一、信心之重要
“信”指能令心澄净,对佛、菩萨、教法等不起疑心的精神作用。亦即信心、信仰。俱舍宗将之列为十大善地法之一,唯识宗立之为十一善心所之一。
在佛法的修行过程中,信心向被视为最重要的入手处,如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云:“或有菩萨。以不信心而为恐怖。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。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。”
此外,仁王般若经卷上等亦以信心为菩萨行之始源,而将其置于菩萨位之首。因此信列居五根之首。所谓五根,即信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。
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疑心,亦即远离怀疑之清净心。《杂阿含经卷二十六》云:“何等为信力?于如来所起信心,深入坚固。”
在学佛的历程中,信心贯彻一切,依其次第,可分为三阶段,即:
第一、信可——或称信忍!即由深刻的理解而起的净信,属信解位。
第二、信求——即由确立信解而精进修学,属解行位。
第三、证信——又作证净!即由实践而证得没有疑惑的净信成就。
关于信心的内容,《大乘起信论》说有四种信心,即信真如、信佛有无量功德、信法有大利益、信僧能正修行而自利利他,此为大乘之一般性说法。另有解信、仰信之说。
由此可见得信心对于修持一个法门的重要性,而药师经中也屡言信心的重要!
二、药师法门之难遇难信难解
第一、药师佛本愿难遇
《大般涅盘经》云:“人身难得,如优昙花。”又云:“堕三恶道者,如大地土;受生人界者;如爪上土。”
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五记载:“世尊告诸比丘: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,有一盲龟寿无量劫,百年一出其头,海中有浮木,止有一孔,漂流海浪,随风东西。盲龟百年一出其头,当得遇此孔不?’阿难白佛:‘不能,世尊!所以者何?此盲龟若至海东,浮木随风,或至海西,南、北四维围繞亦尔,不必相得。’佛告阿难:‘盲龟浮木,虽复差违,或复相得。愚痴凡夫漂流五趣,暂复人身,甚难于彼。’”
此处以“盲龟浮木”的譬喻来说明人身之难得。其大意是说,一只瞎了眼的乌龟每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,而有一块浮木只有中间一孔,在海上漂流,若要每百年遇上盲龟伸出头一次,又要刚好套到木孔上,这样的机率微乎其微,以此来譬喻人身的难得。
如同上述所说人身已经如此的难得了,若要在具足人身的情况下,信仰敬重三宝更加的难!《四十华严》云:“无量亿千劫,佛名难得闻。”又云:“如来难可得见闻,无量亿劫今乃遇。”而倍此更难的是有缘听闻药师佛本愿名号功德!
在〈玄奘译本〉中佛说:“阿难!人身难得;于三宝中,信敬尊重,亦难可得,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,复难于是!”
〈晋译本〉云:“我说是药师琉璃光佛如来本愿功德,难可得见,何况得闻!亦难得说、难得书写、亦难得读!”又云:“人身难得。于三宝中,信敬尊重,亦难可得。闻彼如来名号,倍难于此。”
可见能如实信受、至心专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者,可说是非常难得、很有福报的。行者若能于此思维药师佛本愿之难遇,当会增长珍重、信乐之心。
第二、诸佛甚深行处难信
何以如此难以信入呢?
在药师经里有提到:“有诸众生,信根不具,闻说诸佛甚深行处,作是思惟: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,便获尔所功德胜利?”
另外〈晋译本〉中佛也说:“其世间人虽有眼耳鼻舌身意,人常用是六事以自迷惑,但信世间魔邪之言,不信至真至诚,度世苦切之语,如是辈人难可开化也!”
此段佛说到世间凡夫只相信他肉眼亲见及耳闻等的感受,但对于佛的甚深功德境界却无法深信。
所谓的“信根”是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之一!信为入理之根本,根者坚固不动之义;此系以信心坚固不动摇比喻草木之根。据《释摩诃衍论》卷一载,信有十义,即:澄净、决定、欢喜、无厌、随喜、尊重、随顺、赞叹、不坏、爱乐。根亦有十义,即:下转、隐密、出生、坚固、相续、出离、集成、茂叶、具足、高胜。因此若具备这些条件,才可说是信根具足。
所谓“难信之处”是指缺乏信心者,难以相信有“但至心专念药师佛的名号,便可得到本愿功德的加持利益”之事。殊不知名号功德是药师如来以成佛后的佛果,直接回施给众生而获世出世间利益的佛行事业。再者要信任一个活生生在自己身边的亲友都不容易了,更何况去相信从未谋面、但却愿意帮助自己消业离苦得乐、解脱生死成佛的大觉者呢?这确实是非常不可思议,难以为人所理解信受的。既使声称修持药师法门的行者,还是有信心尚未具足,无法全然信受佛力本愿,以致于未达至心专念、契入相应的情况存在。
比如,有人持念药师佛,但由于业障的关系,自己的悕求并没有得偿所愿,因而怀疑佛愿不灵,或疑惑自己是否不适合此法?若有这类情形,其实这都是业重福薄、无法信解诸佛甚深功德的缘故;这种人只相信自己的妄念分别、眼见耳闻,也就符合了经中说的:“智能狭劣、少见少闻”,更可证明药师佛本愿名号之难信,如〈玄奘译本〉所云:“此是诸佛甚深所行,难可信解”。
第三、如何生起信心
〈晋译本〉中说:“唯有百亿诸菩萨摩诃萨。当信是言耳。唯有十方三世诸佛当信是言!”
〈玄奘译本〉云:“一切声闻、独觉,及未登地诸菩萨等,皆悉不能如实信解,唯除一生所系菩萨。”
《四十华严》中亦云:“尽十方三世,一切大声闻,不能知如来,所有微妙法。复尽彼三世,十方诸缘觉,亦不知如来,所有神通事。况复处流转,盲瞑诸凡夫,结使之所缚,而能测佛境?如来无碍智,过量及非量,离于语言道,一切无能说。”
又云:“智身无所着,远离于身相,难思佛境界,众圣莫能知。”
《八十华严》云:“诸佛境界不思议,一切众生莫能测。”是说,有兴趣者可详阅华严经,即知佛的境界确实殊胜不可思议。
由此可知,对诸佛甚深所行生起真实信心之不易,更可衬托出药师法门之殊胜难得。此处经文举出了只有大菩萨与诸佛能够如实信解,其本意是诸佛的甚深智能功德境界,薄地凡夫是无法真实了解的;然而我们可以藉由相信这些诸佛菩萨为我们所示现的信心而起信,因为连这些佛陀及大菩萨都相信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名号了,何况作为凡夫的我们,为什么只相信自己的浅知感官呢?
另外〈玄奘译本〉云:“阿难白言:‘大德世尊!我于如来所说契经,不生疑惑;所以者何?一切如来身语意业,无不清净。世尊!此日月轮,可令堕落;妙高山王,可使倾动,诸佛所言,无有异也。’”
我们唯有相信世尊广长舌相的推荐与保证的真实语,而对药师佛的本愿殊胜功德生起信心;就如同有一位自己所信任的亲友,他曾经出国旅游,归来后亲口描述国外的胜景,基于我们平时对他信任的缘故,而相信国外有如此的胜景,这也是这段所含有的意义。
信心又总结有四种:
其一、信真如——闻我说深妙之法无上空义,应生信敬贵重之心,必当得至无上正真道也。(晋译本)
其二、信佛宝——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。世尊!此日月轮可令堕落,妙高山王可使倾动,诸佛所言无有异也。信药师佛所发十二大愿真实绝无虚妄,信释迦佛所说亦绝无二言。
其三、信法宝——信佛所说药师经决定有大利益。
其四、信僧宝——谓信百亿诸菩萨摩诃萨所相信的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。
《往生论》注卷下又提到,称名忆念尚不满所愿者,乃因有三种不相应之故,即:“一者信心不淳,若存若亡故。二者信心不一,无决定故。三者信心不相续,余念间故。”
淳心:为信心坚固之心——诸佛所言无有异,坚决相信、恭敬尊重佛说之药师佛本愿功德。
一心:为祇信不疑之心——阿难言:“唯唯天中天,我从今日以去无复尔心,唯佛自当知我心耳。”学(习)阿难尊者,从此没有第二心,决定专修、专弘药师法门。
相续心:为常续不断之心——经中说:“若闻我名至心称念”“若闻我名,专念受持”,即是专修专念之心。不被其它俗念、杂念所乱。
“信”为道源功德母!要坚信释迦牟尼佛及药师佛的话语。相信药师经的功德利益。相信药师佛真实存在、法力无边。虽然无形无相,看不见、摸不着,但佛的威神之力遍满虚空法界、无处、无时不在。
“信”是我们接收药师佛本愿功德的前提。如同收音机的调谐旋钮,只有当我们的频率与电台的频率一致时,才能收到电台的讯号。
我们的信心与佛心若一致就能够接受到佛的本愿功德力,信心越至诚恳切接收到的佛力信号就越清晰强大。如果心存疑惑,我们的信心就与佛心有所偏离差距,接收到的佛力信号必定微弱杂乱,且受干扰。如果全无信心,则完全接收不到佛的本愿功德力。
《易经》系辞曰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”;《素书》曰:“神莫神于至诚”。如果我们的信心真能达到“至心”的程度,则药师佛的种种本愿功德无一不能圆满实现。任何人间奇迹、不可思议之事都可以创造变现出来。
仅仅有了“信”还不够,还要通过“行”才能实现!例如,玄奘法师,发起了至诚西行求法的信愿心,还必须通过艰难困苦的长途跋涉,才能到达佛国。不真正去实践,信愿心是无有实现的一天的;称名诵经就相当于我们行路。
我们的业障深重,只有通过称名诵经才能拔除。我们的福德浅薄,只有通过称名诵经才能培植增厚。称一声名号,业障就减少一分;诵一遍经文,福德就增厚一寸。称诵的越多,获得的佛功德力就越多,可消灾祸于无形,可化障碍于无形。所以称名诵经不是一朝一夕一遍两遍之事。
有人对诵经称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,或者把诵经当作应付来交差。诵经时心中急促、杂念纷飞,没有把身心依靠在药师佛上。陷于危困之境、无依无靠、无救无归的罪苦众生,不信靠药师佛,退步是没有出路的。
还有人整天忙于事务,认为诵经称名耽误时间无暇顾及。一个人事业的好坏与自己的福德成正比。单凭自己的力量忙碌奔波,终究局限于自身福德的宿业范围内。
诵经称名依靠佛力可不断增厚我们的福德,我们的世出世间事业便可突破原来自力宿业的局限,获得单凭自力宿业终生无法取得的成就。所以,诵经称名虽然用了少许时间,但所起的效用、所节约的时间是不诵经称名远远无法相比的。
称名诵经时,一定要按照药师经中的要求,做到“若能至心称我名者”。这个“至心”至关重要,“至心”是称名诵经功效的关键。要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佛。唯有信靠佛力,自己的命运才能有所改观。认识到这一点,诵经时自然而然就能心意恳切、不急不躁、沉静专一。
要达到“至心”信受药师经是不容易的事,有些人需要有一个过程,或者要经过多次反复,随着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逐步深入。
总之,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可几的!必须每日读诵药师经、忆念药师佛不辍,并且在生活中深入体会思维十二大愿的慈悲殊胜。虽然还没有生起不退的信心,但诵经念佛的日常功课行持,不管遇到任何因缘都不为所动,这样的话才有信入的希望;当有了信心之后再精进修持,也就会慢慢的消除业障,进而更加深入理解此法门之殊胜,渐渐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,也不会再三心两意、见异思迁,如此才是真正入门修持的开始。
三、如何消除不信之罪
有人持诵了一段时日,不见效果,便退失初心,废弃不前。这一方面反映了此人信心不足,感应力弱小;另一方面应知业障有深浅。未见效者应反省自己的业障有多重。
业障浅者,消业的时间短;业障重者,消业的时间长。坚持不懈地念诵下去,终有将业障全部消除的一天。一年不见效念两年,两年不见效念五年,五年不见效念十年,毕生念下去,直至命终,毫不怀疑。
未见效的时间越长说明业障越深重,越应该生起深重的惭愧心,更应痛心忏悔而不应怨天尤人疑谤药师经。般若经赞毁品说:一切功德赞叹经典为大;一切罪过以毁谤经典为重。若是因为疑惑不信而出言毁谤正法,就会因此堕落恶道。
浅智凡夫因为业深障重,对于药师佛的本愿功德无法生信祛疑,等而下之者甚至造作毁谤;有这些障碍产生时,若能真诚忏悔、至心专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的话,疑谤的罪障也会消除的。
在《五千五百佛名经》中说道:“南无药师琉璃光王如来:若称彼佛如来名者,一切殃罪悉皆除灭。”
〈晋译本〉中言:“佛告文殊:其世间人豪贵下贱。不信佛、不信经道、不信沙门、不信有须陀洹、不信有斯陀含、不信有阿那含、不信有阿罗汉、不信有辟支佛、不信有十住菩萨、不信有三世之事、不信有十方诸佛、不信有本师释迦文佛、不信人死神明更生、善者受福恶者受殃,有如是之罪应堕恶道。闻我说是药师琉璃光佛名字之者,一切过罪自然消灭。”
另外,〈玄奘译本〉提到:“阿难说道:‘世尊!有诸众生,信根不具,闻说诸佛甚深行处,作是思惟: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,便获尔所功德胜利?由此不信,还生诽谤。彼于长夜失大利乐,堕诸恶趣,流转无穷!’佛告阿难:‘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,至心受持,不生疑惑,堕恶趣者无有是处。’”
阿难述毕不信诽谤的过失罪业后,世尊继而提到若人因一时的业障遮蔽导致不信、疑惑、毁谤的话;有幸听闻药师佛本愿功德,能转心忏悔、至心专念受持药师琉璃光佛名号,从此不再疑谤的话,便能灭除罪障,无有堕落恶道之虞。
四、难中之难
药师法门属“难信易行”的“他力易行道”,因为药师佛本愿名号是以佛的不可思议果德,直接回施给众生,这种甚深境界唯佛与佛能知。如经中言:“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,此是诸佛甚深行处,难可解了。”
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而现起之圣号,为何说是“秘密不可思议”呢?
因为,佛的果觉,佛的功德,佛的事业,以其余九界有情的自力无法思维衡量,就像国王的秘密,普通(平)民百姓无法理解一样,所以是秘密不可思议。
“加持”,加是加被,持是任持。所谓圣号,就是如来加持名号,因为是从如来秘密不可思议加持而现起的缘故。在佛成就正觉时,以法性缘起力、以本愿力、以三摩地力、以善根力,法尔显现的圣号,决定是无上的如意宝王,能赐给众生圆满的安乐。
药师琉璃光佛极大尊贵,智能巍巍难可度量;释迦佛说若祂用一劫、或一劫多的时间,仍然难以述尽彼佛的无量菩萨行、无量善巧方便、无量广大愿的殊胜!
佛在经中反复赞叹人身难得,而能接触药师佛本愿的因缘更是难遇;若能突破“难遇”的关卡,还有难信。世间人仅凭信自己浅陋的感官所局限,是难于三宝处生起如实信仰的;而药师佛救度众生的本愿更是难信,因为只有一生所系菩萨才能真正信解药师佛的甚深本愿功德;若能信入,尚有难解一关,之所以难解是因药师佛本愿功德实为佛果境界,唯佛与佛能知;一般人若不能至心专念,真修实证的话,是难以信解少分的,更遑论如实信受了!
印顺法师言:“阿难的信,与我们的信,同属于仰信;真正的如实信,那就要亲自体证,所以极其不易。”
药师佛本愿名号救度众生的佛行事业,一般人是难以相信理解的,因而也难以生起信心。
不管修持任何法门,最难跨越的就是疑念的障碍,更何况药师法门是甚深、难信、难解之法。对于药师法门有疑念时,若能保持观照不被此妄念影响,就能明白这样的妄念是虚幻无常的。另外,可多读赞叹药师法门的文章,多歌咏赞颂药师佛、多听闻药师经讲座,透过了解药师法门之殊胜,可以培养与坚固自己的信心。
勿以凡夫浅薄的世智辩聪蠹测佛境界、怀疑佛力是否能救度我们,或认为佛是否缺少什么功德;既然佛是无上士、正遍知者,意谓佛已经福慧圆满、具足一切功德了,我们称念佛号,祂必然能照见无碍而来救度我们的,请放心的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佛来调伏吧!
所以,应当至诚相信佛力本愿,而非抱持自己的执着、妄想、分别念不放。也勿起是否有其它尊佛菩萨比较高明、更能救度我们的分别念;若究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药师佛不能度化我们,那么还有哪尊佛菩萨能做到呢?
我们惟有坚信释迦佛所说,及信药师佛已成佛,本愿功德真实不虚、圆满成就,若人发至诚心,专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,佛必定不违本誓的给予加持。
药师行者应于经中此段难信难解之文反复讽诵、思维,便能稍微体会药师本愿功德之殊胜难遇;如此在修持时更能生起难遭、难遇,珍重恭敬之信心,方能不退转于此法,而得药师佛本愿功德之摄受,今生来世离苦得乐,业消福增、究竟成佛!
南无药师琉璃光佛!
评论